当前位置: 首页 >> 言论观点 [本页支持双击滚屏]
字体大小:
【党员e评】激活乡村振兴“动力源”
发布时间: 2024-06-12   访问量:0   信息来源: 姓名:     保护视力色:

乡村发展,关键在人。让党员干部沉在乡村一线、将资源聚焦产业发展、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……近些年来,各地探索实践证明,向乡村基层一线选派的党员干部,在推进乡村振兴、实现强村富民过程中,不仅承担着“智力库”的角色,还发挥着“动力源”的作用。只有着眼基层之“需”、细研能力之“供”,因地制宜精准选派适于基层施展才华、利于乡村发展振兴的骨干力量,才能通过有效的供需对接,真正为乡村发展振兴带来资源之变、理念之变、路径之变。

了解乡村需求才能更好满足需求,知悉发展困境才能更快走出困境。时至今日,推进乡村振兴需要解决的问题,已经不再局限于衣食住行等微观层面的“燃眉之急”,更多需要从集体经济、产业发展、基层治理等宏观层面思考破解之策、探索振兴之路。在此过程中,激发内生动力必不可少,借力“外脑”资源同样重要。对于服务乡村振兴的党员干部来说,实现“驻村”向“助村”的跃升,离不开组织的关心支持,更离不开个人的用心付出。如何用好现有资源、理清发展思路、凝聚村民共识,一系列现实而直接的具体考验,都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由“身入”渐至“心入”的主角意识、主动作为来积极应对。当然,只有围绕发挥党员干部之长搭平台,聚力解决党员干部之忧抓服务,才能让驻村力量工作上有劲头、事业上有奔头、情感上有念头,确保优秀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留得住、用得好。

以“驻村”为牵引,充分调动发挥党员干部桥梁纽带作用,进而有效撬动背后蕴藏的帮扶资源,对于提升乡村可持续发展能力至关重要。一方面,广大党员干部可以借助基层广阔舞台,把原先工作中遇到的疑问和难题带入实践,把实践中获得的启示和成果梳理总结,切实以“写在大地上的成绩”吸引更多资源向基层投放、向一线倾斜。另一方面,基层乡村也要善于借助这些外来的“智囊团”,勇于跳出原有的“思维惯性”“发展模式”,多倾听与众不同的“他乡之音”,多吸收于事有益的“飞来之策”,努力将这些来之不易的人才资源转化为取之不尽的智力资源、用之不竭的发展资源。


作者:宿迁市委组织部 荣团,首发于《中国组织人事报》

扫描二维码收藏本页面链接
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
版权所有:中国共产党宿迁市委员会组织部  技术支持:开普云
苏ICP备16058820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