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> 组工文化 [本页支持双击滚屏]
字体大小:
“追寻初心”系列文摘(22)瞿秋白,初心贯彻一生
发布时间: 2019-11-01   访问量:0   信息来源: 姓名:     保护视力色:

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袖。八七会议后,他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工作,时年28岁。1935年6月,他慷慨就义,年仅36岁。他的一生短暂而伟大,尽管蒙受不公正待遇,但忍辱负重,怀揣信仰,奋斗终身。

孑然一身到北京

瞿秋白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士大夫家庭。父亲没有稳定的职业,全家人的生活全靠在杭州做官的四伯父接济。1915年夏,瞿秋白即将中学毕业,却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。1916年正月初二,母亲因不堪生活重负服药自杀。料理完母亲的丧事,瞿秋白的父亲去济南投奔朋友,以教书谋生,弟妹们也分别寄居在各处亲戚家。

1917年暮春,他随堂兄瞿纯白由武汉来到北京。他说:“我在母亲自杀家庭离散之后,孑然一身跑到北京,本想能够考进北大,研究中国文学,将来做个教员度这一生。”但北京大学的学费太贵,他只得去报考外交部管属的俄文专修馆。

“我想看一看那‘新国家’”

在俄文专修馆,瞿秋白除了学习俄文和法文外,还挤出时间阅读佛经和中国哲学典籍。1919年,瞿秋白初涉政治且是个积极分子。他被推举为俄文专修馆的学生代表,率领同学们参加了“五四”火烧赵家楼的行动。

瞿秋白除了积极投身学生运动外,还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尤其是俄国文学。1920年秋,北京《晨报》和上海《时事新报》为报道世界各国的真实形势,决定派驻外记者分赴英、美、法、德、俄等国。瞿秋白应《晨报》聘请,准备以特派记者的身份,前往俄国采访报道。他说:“我想,看一看那‘新国家’,尤其是借此机会把俄国文学好好研究一下,的确是一件最惬意的事。”

对共产主义理想感兴趣

1921年1月25日,瞿秋白到达莫斯科。在那里,他接触了苏俄各阶层的人物,向国内发回了大量的专题报道,分析了苏俄出现的问题,也讴歌了十月革命。

瞿秋白除担任记者外,还在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任教,并担任政治理论课的翻译。正是这段教学经历使他确立了政治信仰。他说:“我对于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终极理想,比较有兴趣。”这是瞿秋白的初心,贯彻了他的一生。1922年2月,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
1925年1月,在中共四大上,瞿秋白任政治决议草案审查小组组长。会上,他当选为中央委员,开始主管党的宣传工作。

1927年8月7日,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,纠正党的右倾错误,确立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。会议选举产生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,由瞿秋白主持中央工作。至此,瞿秋白成为党内众望所归的领袖。

永别了,亲爱的同志们

1934年1月,瞿秋白奉中共中央指示来到中央苏区瑞金,担任教育人民委员。1935年2月11日,瞿秋白等奉命离开苏区向东转移。2月24日,他不幸在福建长汀被俘。4月10日,经叛徒指认,真实身份暴露。

蒋介石得知后,立即派人劝降。他们不厌其烦地对瞿秋白轮番劝说,以“关心”的口吻,希望他从家人、亲戚和朋友的角度,慎重考虑。瞿秋白回答:“我自己的问题,从来由自己考虑,不劳朋友亲戚甚至家属来考虑。特别是政治问题,过去是我自己考虑,现在不可能也无必要要戚友考虑。”

劝降不成,蒋介石于6月2日给蒋鼎文发去一道密令:“瞿匪秋白即在闽就地枪决,照相呈验。”在士兵的押送下,瞿秋白被押至长汀中山公园凉亭前,凛然就义。

1945年4月,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《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》,明确指出:“瞿秋白同志,是当时党内有威信的领导者之一,他在被打击以后,仍继续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。”他的“无产阶级英雄气概,乃是永远值得我们纪念的”。

(摘编自《红岩春秋》2018年第11期 张家康/文)

扫描二维码收藏本页面链接
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
版权所有:中国共产党宿迁市委员会组织部  技术支持:开普云
苏ICP备16058820号-1